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养生门户网资讯正文

国际络病学大会隆重举办 众院士为微血管保护献策

8月20日,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在广州盛大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钟南山、姚新生、吴以岭、高天明、张运、于金明、贾伟平等众多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医学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大会。本次大会在国内20余个省市设立3000多个视频分会场,同时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视频分会场。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共享中医络病理论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中医药守正创新对推动中西融合的重要意义。

大会现场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披露,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病患人数约3.3亿人,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超1亿。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在题为《络》的报告中提到,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和进程中,微血管病变会极大阻碍临床疗效的提高。微血管病变成为国际医学界亟待突破的难题,保护微血管在防病治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该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该项目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脉络学说,用以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

这项历时十多年的研究,由以岭医药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完成。研究人员分析了3.3万多条数据,揭示出微血管病变的中成药干预机制,并采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通络中药可有效解决4大临床难题。

“大家都知道经络学说,但是没人知道脉络学说。‘脉’,中医叫血脉,实际跟西医的血管在解剖学上是一个东西。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循环。所以,要解决微血管病变,就要从‘脉’入手。”吴以岭教授说。

经过不懈的探索,吴以岭院士带领科研团队构建起脉络学说,并提出了该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临床辨证、诊断标准、用药规律,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来指导临床,特别适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这些重大疾病。这一创新结果受到了国家“973”计划专家组高度评价:“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

有了创新理论,研究团队对既往研发的3个通络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在微血管病变过程中,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核心和启动因素,因此,保护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国家“973”计划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在此基础上,吴以岭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采取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这3种药可有效解决4大临床难题。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可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疗效提高20%,在解决国际心血管界这一难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减少室性早搏的同时改善心功能,为这一国际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治疗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在减少室性早搏的同时能提高心室率,填补了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空白;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西医国际标准化治疗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提高临床疗效16%,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

国家“973”计划验收专家组称,该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国际医学界也对这一系列科研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自然·综述心脏病学》《循环研究》等对上述循证研究给予肯定性评述。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芪苈强心胶囊论文,被评为该杂志年度学术亮点。编辑部评论称,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新英格兰杂志》副主编安东尼教授评价,芪苈强心临床研究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

此次会议以“络病理论原创结合现代科技,践行守正创新促进中西融合”为主题,中医药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不断散发出夺目的光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医学难题,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医药取得的创新成果开展了深入交流,诠释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