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肠中积气,仅需1~3克番泻叶即可。其他用法3~6克足矣。而且宜泡不宜煮,因煎煮会使其成分溶出量增多,影响延髓中枢,致使血压骤然升高或下降。番泻叶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甙和黄酮类衍生物,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故可能出现呼吸加快、焦虚不安、彻夜难眠等现象。至于依赖性主要是长期服用所致,故对于习惯性便秘,应采用多种药物交替轮换使用为好。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番泻叶为苦寒攻下药,对久病本虚,年老体弱者宜慎用,对过敏者以及痔疮、月经期和孕妇及完全肠梗阻等患者均应禁止使用。
1、用量不宜过大。番泻叶致泻作用因人而异,有人服用10克,并无通便作用,亦无不良反应。但有人服10克则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腹痛、黑便。所以常规用量也应先以小剂量试用,逐渐加量。一般用于缓泻勿大于2克,峻泻勿大于6克。
2、需对症下药。番泻叶性寒,泻下的同时可伤正气,所以体虚津亏而长期便秘者不宜用此药。临床可见一些老年病人长期自服番泻叶导泻,虽一时腹气通畅,但并非治本之法,而且会加重气阴虚损,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症状。
3、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番泻甙于小肠可以有部分吸收,后经血流或胆汁进入大肠,而主要则由小肠直接进入大肠,在肠内细菌作用下经水解、还原等变化成为大黄酸蒽酮。研究认为大黄酸蒽酮才是番泻甙引起泻下的真正成分。另一方面,番泻苷能抑制肠道对葡萄糖、钠和水的吸收,增加肠腔内容积,继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使小肠和结肠蠕动增强,也可能是其致泻机制之一。
1、用于便秘:一般每日用干番泻叶2~4g,重症依情况逐量增加,开水浸泡后服用。
2、用于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以番泻叶4g开水泡服,一日一次即可。不宜长用。
番泻叶除了排便消脂的作用外,对胃和十二指肠还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和对多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以及白色念珠和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等。